急促的语音电话里,”房东”语气焦急:”真不巧在外地,但房子看中的人很多,你现在不立即支付定金,恐怕就要错过…” 屏幕另一端展示的房东视频点头确认,房产证信息清晰可见。殊不知,这通催你付款的电话,可能从头到尾都是由AI深度伪造打造的骗局。租房市场的火热,正成为不法分子利用AI技术实施诈骗的新温床。
AI驱动的租房诈骗手段正以前所未有的精细度进化,传统防骗经验已难以应对。当前主要存在三大高危陷阱:
- 深度伪造房源与”房东”:骗子利用公开网络图片和视频,配合AI图像生成工具伪造高性价比房源图片及视频。更有甚者,利用AI换脸和语音克隆技术,伪造”真实房东”进行视频通话,出示虚假证件,极具迷惑性。一位上海租客在视频”看房”并确认”房东”身份后转账半年租金,最终发现对方和房源均属虚构。
- ai语音钓鱼精准设局:通过非法获取的租房平台用户数据,骗子运用AI语音模拟技术,冒充平台客服、中介或房东致电租客。其话术往往包含”账户异常需核实”、”房租支付失败需重新操作”或”额外优惠需支付小额保证金”等内容,诱导租客提供密码或转账至虚假账户。其模仿的语调、语速乃至背景噪音都足以乱真。
- 智能聊天机器人编织骗网:在非官方平台或社交群组中,潜伏着由AI聊天机器人伪装的”中介”或”个人房东”。它们7×24小时在线,”专业”解答问题,提供虚假合同,催促支付定金或租金,一旦得手便销声匿迹。*深度伪造的合同文件甚至能模仿链家、贝壳等大型机构的公章样式。
在技术与骗术边缘生存,租房者需升级智能防骗策略:
- 坚守官方渠道堡垒,警惕”钓鱼链接”: 租房信息获取与交易务必锁定链家、贝壳找房、自如等大型正规平台APP或官网。对非官方渠道(如个人社交账号、小众网站)发来的看房链接、支付链接或二维码保持最高警惕,切勿点击或扫描。
- 眼见未必为实,坚持三方通话验证声纹:即使视频通话中直观看到”房东”本人并出示”证件”,也必须要求通过官方平台或可追溯号码进行独立三方通话验证。将自称房东者提供的电话号码,通过租房平台官方客服、114查号或物业公司进行反向核实真实性,这是戳破AI语音/视频伪造最直接的方式。
- 档案双核验,筑牢身份防火墙: 在支付任何款项前,必须完成房产证信息与房东身份证信息交叉比对。利用当地住建委官网或不动产登记中心官方渠道(如官方APP、微信公众号查询服务),验证房产证登记信息是否与房东身份一致,核查房屋状态是否正常(非查封、抵押等)。对房东提供的收款账户名,也应确保其姓名与房产证、身份证记载完全一致。
- 资金流转设屏障,延迟支付防闪失: 租金及押金支付严格依托租房平台官方担保支付体系操作。若为线下私人交易,务必坚持”押一付三”原则,避免一次性支付超长期租金(如年付)。对大额转账,可主动设置24小时延迟到账功能,为识破骗局争取宝贵反应时间。
- 个人信息护城河,隐私屏障不松懈: 在未实地看房、确认房东及房屋真实性前,坚决拒绝通过网络即时通讯工具发送个人身份证、银行卡照片或敏感信息。在租房平台沟通时,优先使用平台内置聊天系统,为个人信息加密传输提供多一层保障。
AI的恶意应用模糊了信任边界,但对欺诈模式的清醒认识与防御韧性,是租房者守护自身财产安全最坚实的护盾。识别伪造的视觉陷阱、规避真实的资金风险,唯有在每一个交易环节甄别真伪,让技术在阳光下服务需求,而非沦为骗局推手。